处处无纸化“聊天记录有多少保留多少”
今年疫情之下,“零接触”的线上办公被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所采用,信息时代,电子招聘、电子打卡、电子合同、电子发票……办公场景中的“无纸化”也更为普及。但同时,网上也存在不少吐槽声音。
现实中,不断增加的开会软件、工作群组更让办公人们烦恼。有网友调侃:电脑坏了、手机丢了、聊天记录不见了,是当代人最害怕的三件事。
内蒙古包头市的包和煦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她表示,以前更换手机都因出现了故障,现在则更多是因为内存不够。“别的内容还可以删,工作群的内容为了后续总结留用,一般有多少保留多少。”
不少受访者也称,他们从不删除工作群消息,除了工作总结、日常沟通的需要,另一方面,如今的工作群内容已不再是单纯的聊天记录,更是一种办公凭证。电子邮件、短信、微信、QQ、考勤记录、OA系统记录、官网内网上的员工手册或规章制度都已作为较为典型的证据出现在纠纷中。
有图就有真相?有时候,截图留证也不管用
从法律层面来讲,社交软件中的聊天记录确实很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证据包括电子数据。当聊天记录变身呈堂证供,当真有图就有真相了吗?
2018年年初,微信官方平台“微信派”曾发表声明称,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这一声明是出于对公众隐私安全的考虑,但从取证的角度来说,也相应增加了难度。
据媒体报道,今年疫情期间,一位准备跳槽的职员,被其领导以微信群的方式承诺了加薪升职,决定留下,没想到,事后领导反悔,将其踢出微信群,而后解散了群聊。
尽管这名职员曾保留了一张加薪升职承诺的聊天截图,但他还是被该仲裁庭驳回了请求。驳回理由包括无纸质人事调动通知,截图没有具体日期、群名称和具体内容,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说明人事调整的内容。
对此,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律协民法专委会副主任安翔表示,证据要求考察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考虑到截图本身并非原件,可能受到篡改,在实践中,一般需要拿该记录的载体,也即手机、电脑进行核对验证。“仅凭一张被切割的截图,没有其他证据加以佐证,很难起到实际意义。”
此外,企业间的“线上约定”同样容易引起纠纷。安翔表示,取证一般需要更专业的指导,电子证据因为技术性,更需要有证据保存经验的人才能更好完成。
网络时代的打工人需受多方保护
随着网络时代发展,“白纸黑字”的信息记录模式渐渐被淘汰,在个人信息泄露、数字信息滥用甚至网络攻击时有发生的背景下,高科技能否给民众带来高保障,很多人心中也在打一个问号。
专家表示,当下,相比技术支持和法律规范,加强当事人的备份意识、法律意识似乎更有必要。要推进普法宣传,让普通人提前意识到证据保留的重要性。此外,作为企业来讲,则有必要设立法律顾问,进行法律风险防控。(部分人名为化名)彭宁铃(摘自中国新闻网)